四、中国公务员队伍占人口的比例比发达国家低多了 胡释之:有没有部门是没有必要存在的? 姚洋:有,但是这个要看哪些,比如我们的乡政府,完全可以裁掉,根本没有必要存在。
明确事权有三层意思:一是财政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从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的表现看,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财政运行也符合结构调整的取向,当下的任务是如何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工具,做出适应经济中速运行的财政政策选择,发挥出对此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
考虑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差异、公共服务本身具有的层次性、地方公共服务可能产生的外部性、交易费用节约、规模经济等方面对省以下财政事权进行划分。三季度韩国经济主要依靠外需支撑,目前制造业萎缩、消费者信心低迷的决定性因素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基础设施投资不振等结构性问题。第七,人民币存款受到结构性冲击,社会融资呈现低迷。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国有企业进出口微降。前三季度,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为:9:44:47,相比2013年第三季度的9:45:46和今年第二季度的7:46:47,表明我国经济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通过上述办法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并以法律形式明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级点菜、下级埋单的问题。除对外投资使经常项目收支产生盈余外,三季度日本宏观经济指标大部分表现不理想,主要是4月份消费税上调至8%造成总需求持续下滑。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的最为重要的工作与政绩,地方政府往往不惜以土地、税收等大量优惠以吸引外资企业在本地落户。
中国不仅具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至少还有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从2012年开始,耐克、阿迪等跨国公司相继成为外资迁徙的候鸟,长三角、珠三角代工工厂相继出现倒闭潮。近几年来,中国消费增长始终非常强劲,中国市场几乎成为了任何一个跨国公司不得不考虑的蛋糕。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3.4亿美元,同比下降1.8%,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达能乳业在上海市场,被光明、蒙牛和伊利等本土竞争对手用残酷的价格战斩于马下。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质量、基础设施条件与营商环境远远优于东南亚国家,这更是非洲国家难以相比的。
美国建筑设备供应商卡特彼勒在2005-2010年的中国市场份额从11%下滑至7%。因此,目前媒体与学者对于中国外资退潮的观点过于悲观,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制造还远不是穷途末路。这些对于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虽然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但由于其所具有的超国民待遇特征,作为本土企业的民营企业却遭受歧视待遇,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从总体上看,中国自2012年开始的外资退潮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本质改变,但这种退潮并不意味着大规模外资的撤离,更不意味着中国制造就此垮塌。
关于外资退潮,最为受到追捧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外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里寻找到足以替代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下一个目标国。除了劳动力因素以外,中国政府在逐步降低外资负面清单依赖以提高外资自由化的同时,对于外资企业长期的优惠政策却正面临着逐步取消的处境。跨国公司可能在长期时间里,将逐步培育新的生产基地,但很难在短期内大量迅速逃离中国,这对跨国公司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最为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国之一,外商直接投资被视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专题: 外资 制造业 。
他们的研究认为中国高速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不是引以为豪的经济奇迹,反而是一种病症。从目前迁移外资的行业特征来看,无论是阿迪达斯、耐克,还是佳顿公司、福特汽车等,其来华目的均为追求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当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后,中国对这些企业的吸引力正逐步下降。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外资流入一改增长的势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25家,同比下降10.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16亿美元,同比下降3.7%。期待以外资企业的进入实现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经济的建设是不现实的,不能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中国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就不可能实现。这种趋势在2013年也未能得到明显转变,2013年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8.6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5.25%。从这个角度来看,外资退潮不仅不是中国制造的末路,反而是中国制造开始崛起的先机。对于所有企业共同享受国民待遇,尤其是外资企业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即使其在短期内可能降低外资进入,但这却有助于我国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市场。只有将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置于同一起跑线上之后,民营企业才可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中国大量的投资无法通过国内的体制得到有效的消化,只能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国外的有效市场进行投资再配置,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不仅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更重要的则是打入中国消费市场,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分一杯羹。
进入2014年以来,截止8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200家,同比增长5%。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刘易斯拐点的来临均导致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人口红利即将宣告终止。
印度、墨西哥等国则腐败盛行,营商环境也是让众多跨国公司望而却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最为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国之一,外商直接投资被视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对于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虽然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但由于其所具有的超国民待遇特征,作为本土企业的民营企业却遭受歧视待遇,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外资企业希望通过在华投资设厂,从而进入到中国消费市场,这一因素不应当被我们忽略。他们的研究认为中国高速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不是引以为豪的经济奇迹,反而是一种病症。此外在税收上,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正在失效。
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质量、基础设施条件与营商环境远远优于东南亚国家,这更是非洲国家难以相比的。中国不仅具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至少还有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的最为重要的工作与政绩,地方政府往往不惜以土地、税收等大量优惠以吸引外资企业在本地落户。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于外资吸引的影响,在过去的报道与研究中均被显著地夸大了。
中国正孕育着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这些本土企业对于外资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美国、欧盟则提出实业再造计划,越来越多的商品逐渐转变为越南制造、印尼制造等等,中国制造的地位似乎岌岌可危。
除了劳动力因素以外,中国政府在逐步降低外资负面清单依赖以提高外资自由化的同时,对于外资企业长期的优惠政策却正面临着逐步取消的处境。近年来,中国东部的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富庶地区都提高了投资门槛,对新进的外资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优惠政策,甚至还对其产业类型、节能减排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趋势在2013年也未能得到明显转变,2013年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8.6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5.25%。印度、墨西哥等国则腐败盛行,营商环境也是让众多跨国公司望而却步。
这些本土企业的崛起对于外资退潮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入专题: 外资 制造业 。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无疑是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抢走其市场份额的并非是它的死对头日本小松公司,而是中国本土企业。
进入2014年以来,截止8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200家,同比增长5%。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不仅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更重要的则是打入中国消费市场,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分一杯羹。
标签: 巩义一小区购房合同承诺2016年供暖 到现在热交换站都没建 河南自然科学学术奖评审揭晓 新设省自然科学奖评出3个一等奖 “共享”夹缝中公共自行车还好吗?个别站点显示屏无法正常使用 白血病患儿用血紧张 患儿家长互相“借血”救急 郑州女子乘坐顺风车出事故 法院判决保险公司理赔
评论列表
在政策、体制完善之前,居民的消费率势必会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
随着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生活水平不断向西方靠拢,并且人口不断增长,这将不断推高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价廉物美的好日子注定一去不返了。
我国城市住房的成套率和住房自有率在全世界是非常高的。
由于传统行业存在大量产能过剩,这些投资中的大部分应该都会投入新兴产业之中。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月末仅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低0.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十分巨大。